“我实在受不了自己唯唯诺诺的样子了!”在我疑惑朋友A最近发生的改变时,她给了我这样的回答。
朋友A一直是一个温和而敏感的人,以他人为先,从不主动发表异议。但是在前一段时间,课业压力比较大,推进困难重重,同时她的导师在多次交流中开始挑刺,导致她在与导师的沟通中更加被动和卑微,面对挑刺只会低头“嗯嗯”并在心里把自己践踏一万遍。
像A这样的人,恐怕并不少。他们在交流时眼神躲闪,习惯听从或恭维他人,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,久而久之,他们成为所在群体中不被在意的人。甚至,他们在谈话中屈服于别人的不当要求,被中伤、诋毁或攻击时不会有明显的反应,于是在旁人眼中,他们是弱者,被轻视。
这种类型的沟通在《话题终结星人的自救指南》中被称为被动型沟通。被动型沟通的成因复杂,但无疑可以总结为一个词——自卑,而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去自信,学会自信型沟通。
《话题终结星人自救指南》这本书里介绍了自信型沟通的炼成方法,但在方法之前,我发现,很多习惯被动型沟通的人,内心并没有强烈改变的愿望。
难道我的朋友A在此之前从不知道她自己的问题吗?她知道。她是个喜欢自我分析的人,她知道她的风格,也知道这些沟通风格带来的影响,但她并没有明确地体会到危害。因为身边人尽管在潜意识里已经形成对她的某种印象,大家也不会摆到明面上来,关系好的朋友还会因此多照顾她的感受。
当她处在导师的压力,被挑刺、被无端指责时,习惯于被动沟通的她理所当然地选择忍耐、再忍耐,主动奉行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”,直到给自己的压力超过承受能力,被逼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:“我实在受不了自己唯唯诺诺的样子了!”但以这种方式下决心,绝对不舒服。
也许被动型沟通的坏处不够明显,不足以让很多被动型沟通的人下决心改变,尤其是当周围的人都非常文明、非常体贴的时候。
但自信型沟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:与人交流时的那种安全感和自在感,难道不够诱人吗?想象一下,你与人说话,肌肉放松,眼神坦然自在,表情轻松,声音自然,想法略加斟酌便表达出来,语言连贯流畅。
那么,自信型沟通如何炼成呢?
第一,了解自己的感受,认识自己的权力
首先要清楚,我们在沟通中所拥有的权力:一方面,每个人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、决定自己的选择,也有权对别人生气,比如你可以说出“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说话”,另一方面,也有权坚持自己的癖好和忌讳,比如你有权说“我不喜欢吃日料,我们能不能换一家”。
然后,从小事开始,在沟通中捕捉到自己不舒服的情绪时,逼迫自己说出该说的那句话。
第二,无视阻碍,坚守立场
一旦你说出那句话,回应你的可能是惊讶、不爽甚至指责。因为周围的人已经习惯你的“包子”形象了,谁都接受不了好人变“坏”。但你要做的就是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:这是我的权利。然后坚守你的立场,直到新的形象立起来。
第三,练习非语言表达
书中提到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·梅拉比安曾提出的公式:信息的全部表达=7%语言+38%声音+55%肢体语言。也就是说,人际交往中信息沟通其实主要依靠的是非语言表达——声音和肢体。
自信往往从假装自信开始。但很多人一旦到了交流的那个情境里,就控制不了自己了,脑中知道要自信,但是声音和肢体根本由不得自己控制。这个时候,就要靠自己给自己洗脑:对面的人没什么了不起的,我和他是平等的。
在交流之前或交流的间隙,不要僵硬地保持同一个姿势,假装自在地缓缓打量周围的环境,时而微微低头或者侧头,尤其是当与旁人的目光触及时,撑住,别躲。总之就是一个字:装!这些交流之前和交流间隙的动作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比较自如的印象,这样才能在交流的时候保持比较放松的姿态。
在交流中,首先必须要做到的一点是:慢慢说。只要慢下来,节奏就不会太乱,才能有时间组织语言,而且缓一点的节奏也能给自己一种可掌控的感觉。然后,放松声音,刚开始其实没必要想什么胸腔发声还是腹腔发声,只要保证声音能被听清就可以,最重要的是:放松,一旦放松,声音自然就会沉下来,变缓变稳。至于肢体方面,如果交流中的语言和声音达到了顺畅和放松,并且能够有余力注意到肢体的话,放松肩颈,移动一下手摆放的位置,就行了。
以上提到的方法只是技术,炼成自信型沟通风格最根本的,还是意愿——有没有下定决心让自己改变,有没有实在受不了自己被动的样子。意愿是道的方面,上面的方法都是术的方面。
自信是一次次假装之后形成的习惯,但如果你不够坚定,不能彻底地“欺骗”自己,上面这些方法都是空谈;相反,一旦你下了让自己争气的决心,并对自己唯唯诺诺的样子深恶痛绝,你甚至不用上述的方法就能够无师自通;如果是第三种情况:想改变但是并没有很大的决心,那么你有两种选择——像我朋友那样等待忍耐的极限后下决心,或者,按照上面的方法,先假装起来,先练术,再悟道。
评论